高速鋼誕生
深度了解高速鋼誕生
關于如何對高速鋼定義
高速鋼的前身是高速工具鋼轉化過來的簡稱,國內冶金行業習慣稱為高工鋼,俗稱鋒鋼,屬高合金工具鋼,主要用于金屬切削刀具。高速鋼一般分為通用型、高性能型、經濟型(低合金高速鋼)三類,經濟型鎢當量[W]=W+2Mo≥5%~12%。通常也稱之為鋒鋼,后來發展到粉末高速鋼及加入相關的化學成份也發展了更多的高速鋼品種。
高速鋼的誕生含義和發展吏
關于高速鋼的發展由來,現代工具鋼可追溯至1740年,英國人由坩鍋爐熔化得到成分均勻的高碳鋼,碳含量為0.75~1.50%,制成機床切削工具,切削速度不超過5m/min。1868年發展了Mushet自硬鋼,屬Mn-W系工具鋼,使切削低碳鋼的速度達到8m/min,典型成分為:C2.0%,W7%,Mn2.5%。隨著19世紀工業革命的進展,工業用鋼大量生產迫切要求機床和工具必須跟上。因此如何提高Mushet鋼的性能使工具切削速度能大幅度提高,已成為當時客觀迫切的要求。Mushet鋼的錳含量高因而降低Ac1臨界點,使其很難軟化退火,而且熱脆性大,可鍛性很差,淬火時易過熱。因此19世紀末,在美國出現了低錳含鉻的Cr-W系自硬鋼。1898年,F.W.Taylor及助手M.White等人通過幾百次切削試驗,篩選出兩種成分的鋼,一種是Mushet 的Mn-W鋼(C2.15%,Mn1.58%,W5.44%),另一種是Cr-W鋼(C1.44%,Cr1.83%,W7.72%),通過試驗發現Cr-W鋼經接近熔化溫度淬火后得到最高的切削性能。1900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經Taylor-White工藝處理的Cr-W鋼(C1.85%,W8%,Cr3.8%)工具切削表演時,切削速度、吃刀深度和進刀量均可成倍提高,使生產能力提高340%,引起當時機床與工具業的革命性變革。因此迄今公認高速鋼正式誕生于1900年(巴黎博覽會表演時間)。不同成份和加工工藝成就了一批批高質量高用途的高速鋼。
如今的高速鋼含義及各國定義各不相同,對應的實用性能也有所差別,國際也沒有一個基準,目前一般以廠標和各國的技術標準做對應。